四十六、在毛泽东关注、周恩来踏勘的中堡岛上

  李锐是个秀才,不怕写文章,但事起仓促,一直到第三天早晨才写成。胡乔木、田家英都是李锐在延安时期搞宣传工作的熟人,有关三峡的意见又比较一致,这时,胡乔木急急来找李锐说,问他文章交出没有,他说林一山的已经印发了,怎么不见你的?李锐说,已经写好,就要交出。胡乔木看了一下文章开篇就说,主席在这次会上提出写文章要有三性:准确、鲜明、生动,你这个开头还不够鲜明。于是李锐又将文章稍加修饰,匆匆交出付印。
   第三天晚上,仍在原处开会。与会者都将文章看过了。会议不到半个小时就散了。仍是毛泽东先讲,说李锐的文章写得好,意思清楚,内容具体,论战可以服人,特别赞赏他文章中有关电站容量跟电网及全国电力的比重关系,以及坝址地质条件的说明。关于三峡问题,他说中央并没有要修建的决定,对三峡他还是有兴趣的。如果今后15年能建成,那是赶上美国的问题。还有原子弹问题,太集中了也不好,还得有别的电站。水力用之不竭,应当多搞水电,加快发展水电,“水主火辅”嘛。毛泽东最后指着李锐说:“我们要有这样的秀才,大家都要注意培养秀才!”
   毛泽东把李锐的文章还给李锐:“这是你的。你当我的秘书吧。”
   李锐毫无思想准备,连忙说:“我当不了,水电业务忙得很。”旁边也有人帮着李锐说话。
   毛泽东说得很轻松,但不改初衷:“是兼职的嘛。”
   他又把林一山的文章递给林一山:“这个给你,三峡还是归你负责。”
   毛泽东又转身向周恩来说:“三峡的问题,你来管吧!”
   周恩来谦让着:“这么大的事,还是请主席管。”
   毛泽东:“我那么忙,哪有这么多时间来管呢?还是你来管。”
   刘少奇也说:“恩来同志能领会主席意图,还是请恩来同志挂帅。”
   周恩来不好再推:“好,我来管。”
   毛泽东脸上浮起笑容,并伸出四个指头:“好吧,你来管,一年抓四次。”
   尽管周恩来在南宁会议上受到毛泽东的批评,心里充满苦闷与矛盾,但有两点他始终如一:他的苦闷埋藏在心里,决不在外人面前流露,包括他的家人和部下,也许他用工作排遣不快,也许工作本身使他忘我,总之,工作是他最大的乐事。他一旦工作起来,就像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一样,仍是那样事必躬亲,仍然是那样心细如丝。如同一位诗人所言:工作着是美丽的。
   南宁会议后,周恩来访问朝鲜归来,风尘仆仆乘火车赶到武汉,2月26日,周恩来在李富春、李先念的陪同下,率领中央各部委、省市负责人以及各方面专家100多人,乘“江峡号”溯江而上,开始对三峡地区的考察。大部分人都没去过三峡,在船上大家兴致很高,谈笑风生。可天公不作美,那几天,天气阴沉,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上岸后,周恩来头戴一顶皮帽,身着黑灰色呢子大衣,不一会儿,他身上也白花花的一片。他站在荆江大堤上,仔细听林一山等人的情况介绍,询问这一带的历史沿革和抗洪情况。
   林一山抹着脸上的雪花,对周恩来恳切地说:“为了确保荆江大堤,必须尽早修建三峡大坝。大汛时把大量洪水拦住,可降低荆江水位,即使再遇到1954年那样的洪水,分洪区也可不用。”
   江风掠过江岸,一阵紧似一阵,周恩来环视四周,告诫林一山:“我站在荆江大堤上,却感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三峡大坝未兴建之前,洪水的威胁依然存在,荆江大堤一定要加固加高。”
   离郝穴不远的祁家渊,是荆江大堤最险要的堤段。那里有一座170年前为防止河岸冲刷而修建的导流顶坝,周恩来盛赞古人的智慧:“这是1780年建筑的,它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和古代水利专家的智慧。170年前有改变水流方向的思想可不容易啦!”下午2时,周恩来来到沙市,顾不上吃午饭,匆匆吃了几块点心,就同荆江地委负责人座谈治理荆江和加固大堤问题。他指着地图上九曲回肠的荆江,嘱咐着:“长江是个不平凡的对手,不能等闲视之!我们要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从长江上中下游出发,以修建三峡大坝为主要工程,从根本上解决长江的防洪问题。”一小时之后,他又乘“江峡号”客轮西上视察三峡。船过秭归时,周恩来让会议暂停一下,让大家看看岸上的风光。他向苏联专家说,这是中国古代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离骚》等诗篇已由苏联汉学家费德林译成了俄文。
   3月1日上午,“江峡号”在南津关下牢溪附近泊岸。周恩来健步踏着青石板路,攀上了南津关制高点,环视大江东去,还看了三游洞和打的斜钻孔,了解了溶洞情况。美国萨凡奇曾提出以南津关作为三峡大坝坝址,这可作为一个选择的重点。下午,看了三斗坪坝址。周恩来和大家到中堡岛实地观察。在一个土台上,摊开设计图纸,由李镇南总工程师汇报了三峡枢纽布置及施工方案,周恩来对照地形作了详尽的了解。在观看地质钻探岩芯时,周恩来取出一截岩芯,反复观看,爱不释手。他说了自己的想法:“光我们说好,还不行啊!能带一截岩芯给毛主席看看,让主席也高兴高兴才好。”他回头问地质人员:“能让我带走一截岩芯吗?”
   地质人员回答:“当然可以!能献给毛主席一截岩芯,太好了!”周恩来从岩芯箱中拿起岩芯牌,按照管理制度,在编号卡片上签了“周恩来”三个字。这块岩芯后来带到了北京,珍藏在总理办公桌上的一个玻璃罩中。
   3月2日上午,周恩来在船上主持开会,苏联专家组长德米特里也夫斯基汇报了三峡水利枢纽建设的技术、造价、工程期限等问题,对南津关和三斗坪两个坝址的优劣作了分析比较,认为建设三峡大坝的结合效益是肯定的,技术上是有把握的。
   这天的天气晴朗,冰雪消融,空气显得格外清新。下午,周恩来提议不开会,和大家一起浏览了巫峡景色。他走出船舱,倚在船栏上,欣赏着两岸奇丽壮观的景色,江水拍打着船舷,反射的阳光照在他的脸上,他的面容显得格外柔和,哦,有多少日子没有这样舒展一下,这样轻松一下。
   3月3日,周恩来在船上主持讨论,要求各位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这次讨论的主题是:需要不需要修建三峡大坝,能不能修建三峡大坝。是不是要争取提前修建这个工程。他边听发言,边做记录。这是林一山与李锐争论的老问题,在南宁会议上,两人各自力陈了自己的主张。

上一篇:四十五、毛泽东要“两个冤家”写文章

下一篇:四十七、两位伟人的梦想终于实现

返回《共和国风云中的毛泽东与周恩来》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