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路诗词到陕北

作者:邱长福

从江西苏区到陕北,漫漫长征路上,多少雄关漫道,多少西风卷雪。在这场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中,毛泽东充分展现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胸怀,在马背上写下了诸多烩炙人口的诗词。

1934年夏,蒋介石在江西苏区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反革命“围剿”,中央苏区形势危急,准备长征。此时,被排挤在“三人团”外的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前夕,前往会昌城外文武坝,参加粤赣省委扩大会议。在山巅小道上,毛泽东怀着郁闷的心情写下了《清平乐·会昌》词: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这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所写的最后一首诗,也是准备长征的第一首诗。从此,十万红军过关斩将,一路冲杀,用鲜血写下了“万里”长诗。

1934年12月,毛泽东与红军战士来到贵州雷山县八宝山,当地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面对残酷的自然环境和紧急的战争形势,毛泽东写下了豪情万丈的《十六字令》词三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柱其间。

1935年元月,红军攻克遵义,党中央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被增选为政治局常委,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和第四方面军会合。由于敌人在那里已集合重兵阻截,我军便重新向遵义进军。此时,贵州军阀王家烈调一个师扼守娄山关,想阻止红军前进。2月中央红军在娄山关和板桥之间与敌激战,胜利攻占娄山关,28日重占遵义。这是红军长征路上的第一个大胜仗,战斗结束,全军振奋,毛泽东更是自信地拿笔大书《忆泰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自此红军上下团结一心,战无不胜,逐步摆脱了长征路上的被动局面。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率陕甘支队跨越六盘山,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屹立山颠南望,毛泽东怀着对苏区人民的深切感情,诗兴大发。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词: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走下六盘山,毛泽东对红军战士说:从江西算起,我们已经走过了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等十个省,下面就要进入第十一个省――陕西省,那里就是我们的根据地,就是我们的家了。对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毛泽东最终把它化作留给历史的诗《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江西苏区刚好一年,红军队伍刚好跨越十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此时,毛泽东又在行军途中写下了气吞势山河的《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935年10月中旬,国民党两千骑兵尾追红军到了陕北。21日,彭德怀率部在吴起镇附近二道川击溃尾追国民党骑兵两千余人,打胜了初到陕北的第一仗。这一仗,也是结束长征的最后一仗。捷报传来,欣喜万分的毛泽东给爱将彭德怀写了一首《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的最后一首战地诗,也是惟一的一首赠给手下将领的诗。至此,伟大的长征结束,红军在陕北再建革命根据地。

来源:《铁军纵横》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