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晚年最遗憾的事

   据说,病危中的毛泽东在他生命最后的岁月,曾请求中央允许他回乡养老,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上去,回到他父亲、母亲安息的地方。遗憾的是,当中央最终批准他的请求时,已经是1976年9月8日夜。几个小时后,这位思乡游子离开了人世。

   毛泽东是个十分恋家的人。在建国后的很长时间里,家庭给了毛泽东温暖,孩子们给毛泽东带来了欢乐。

   毛泽东爱子女们,子女们也深爱着他。李讷看着父亲发福的样子,说爸爸的肚皮像西瓜,引得全家开怀大笑。李讷、李敏和毛远新、王博文在家里养了一些小宠物,天天逗着玩。有一只大公鸡竟大胆地钻到毛泽东床底下打鸣,着实把小姐弟几个吓了一跳。

   1954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61岁生日。李讷自己动手,想绣个手绢作为礼物。但翻来倒去,怎么设计都觉得不够好。父亲的生日过去了,礼物也没拿出门去。李讷不甘心,又补做了一个。她用丝线在圆形的硬纸上编织起来,做成一个非常精致的小书签,一面画着寿桃,一面写着“送给亲爱的爸爸”。

   毛泽东收到女儿姗姗来迟的礼物和一封充满真情的信:

   亲爱的爸爸:

   你正在睡觉吗?一定睡得很香吧?

   你一定奇怪,我为什么突然要写信给你。事情是这样:在你生日的时候,我想给你送礼,一块手绢还没有绣成,你的生日就过去了。而且也绣得很不好,于是我就没有送。因为我知道你不会生气,你是我的好爸爸,对吗?这次妈妈的生日就要到了,就趁此补补吧。我送的东西也许你不喜欢,但这是我亲手做出来的。东西虽然小,但表示我的心意:我愿我最亲的小爸爸永远年轻,慈祥,乐观,你教导我怎样生活怎样去做人,我爱你呀!小爸爸,我愿你永远活着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吻你 热烈爱着你的女儿讷 一九五五、二、八

   毛岸英牺牲、毛岸青有病,两个女儿成了毛泽东贴身“小棉袄”。有时毛泽东、江青夫妻之间有了小矛盾,女儿们就赶来为他抚平心中的火气。

   李敏回忆,1954年冬,毛泽东因为江青执意要给他做一件丝棉背心而生气。江青把李敏找来,劝说固执而过于节俭的丈夫。李敏拉着爸爸的手,在南海岸边洁白的雪地里散步。毛泽东一生喜欢雪,望着茫茫雪海,他心情好了,气也消了。女儿示意卫士们也跟着在雪地里挨冻,毛泽东发觉了,笑着拉着女儿的手“打道回府”。这时,他看到女儿没有穿大衣,冻得手发凉,马上说“我的娇娃受冻了”,伸出右臂把她揽在温暖的怀里。毛泽东有不顺心的事,也给她说。

   李敏的儿子出生后,毛泽东很高兴,有空时常到女儿家逗外孙,有时还抱抱亲亲小家伙。他还和亲家孔从洲合作,给小外孙取了个革命的名字“孔继宁”,希望他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建国初期,江青还是比较关心毛泽东的。据卫士回忆,江青看到毛泽东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十分疲倦,就设法让孩子们拉他出去散步,或者自己和卫士们陪他打一下麻将。有时,她让毛泽东去看电影,他不愿意去,江青就说:“看一看吧,你不看,小鬼们也看不上。”毛泽东听了,就去看电影了。

   不过,毛泽东与江青生活经历不同,生活品位、生活习惯和政治修养也不一样。1956年,毛泽东已62岁,依旧爱吃红烧肉。江青考虑主席的年纪大了,肥肉吃多了不好,胆固醇高,容易造成血管硬化,出现血栓,不让厨师再做了。卫士们也有同样的想法。毛泽东没吃到红烧肉,很生气,等弄明原因后说:“我吃饭不要她管,今后我吃我的,她吃她的,就这么办了。”从此,两口子虽仍在一个餐桌上用餐,但各人是各人的菜。不过,厨师端上为毛泽东做的菜,江青仍坚持夹几片尝尝,看做得好不好。而江青的菜,毛泽东从不动一筷子。他就是这么倔。

   毛泽东不修边幅,过于节俭,有时顾不到形象。江青则爱整洁,注意穿着,有时管管毛泽东。毛泽东有时领情,有时不领情。江青爱唠叨,说毛泽东改不了农民习惯之类的话。毛泽东听了很生气:“我就是农民的生活习惯,我本来就是农民的儿子!”

   建国前后,江青先后几次去苏联治病。1956年,江青在苏联治疗子宫颈瘤,苏联医生告诉她一年之内不能同房。江青说:“我们早就不在一块,我同毛泽东同志是政治夫妻。”此后,由于江青长期处于疗养之中,不再像延安时期那样照顾毛泽东,两人之间的夫妻感情逐渐淡漠。1966年以后,二人分居。毛泽东搬到中南海怀仁堂东侧的房子居住,日常饮食起居都是由身边的工作人员照顾,江青则在钓鱼台住。在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中,江青犯了严重政治错误。

   毛泽东是党的领袖,建国后又是国家领袖,他的爱情和婚姻不纯粹是个人的私事。他纵有再多的烦恼,也不能像普通人那样自由地分分合合。他要考虑政治影响,还要征得组织的同意。这是与普通家庭所不同的。

   孩子们一个个相继离家,独立生活。毛泽东与江青也分居,感情淡漠。这个热闹的大家庭渐渐寂静下来。

   晚年,毛泽东身体衰老,疾病缠身。孩子们也不在他身边,他们都各自生活,而且进出中南海也很不方便。江青要见他,必须事先向中共中央办公厅负责人提出申请,得到毛泽东同意方可。两人很少见面。有时,他也抱怨江青不疼顾、不体谅他。

   毛泽东只能与身边的工作人员朝夕为伴。

   与现在许多“空巢”的老人家庭一样,毛泽东的内心十分孤独、寂寞,他也希望得到家人的关怀,得到子女们的慰藉和温暖,享受天伦之乐。但是,他不愿意让儿女们看到他的痛苦,而是把孤苦深埋在心中。

   “紫禁城”里的毛泽东依旧惦记着儿女们,儿女们也思念着他。1971年,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后病倒。李敏赶忙来到中南海游泳池,一进家门,就疾步走到毛泽东床前,忍泪轻声呼唤:“爸爸,我来看您来了。”

   毛泽东双眼充满怜爱地望着女儿:“娇娃,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你以后要常来看我呀!”

   他用他的大手拉着女儿的手,就像1949年3月在香山散步时一样。

   1976年9月8日,毛泽东在他去世的前一天,又见到了来看他的女儿李敏。他一下子认出了女儿,用枯瘦的大手握着女儿的手:

   “娇娃,你来看我了?”

   女儿点点头。

   “娇娃,你今年多大了?”

   “爸爸,您忘了?我今年39岁了。”

   “娇娃,不对,你今年38岁,你是1937年……”毛泽东说着,微微摇摇头,不再说话。他太累了。

   李敏的泪水涌了出来。

   第二天,毛泽东永别了他的家人们,享年83岁。

   他的家——中南海菊香书屋,成了人们永远的纪念。

   据说,病危中的毛泽东在他生命最后的岁月,曾请求中央允许他回乡养老,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上去,回到他父亲、母亲安息的地方。遗憾的是,当中央最终批准他的请求时,已经是1976年9月8日夜。几个小时后,这位思乡游子离开了人世。

   一个农民的儿子。

   一个永远恋家的人!

人民网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