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无奈的毛泽东

毛泽东在一生当中虽然建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丰功伟绩,可是他的一生却是非常孤独的,几乎没有人理解他。这正应了老子说的一句话:“知我者稀,则我贵矣”。

毛泽东一生的思想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解放前的革命战略思想,一部分是解放后的经济建设思想。这些思想都是毛泽东独立思考出来的,与众不同,所以才很少有人理解他。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从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开始的。

在秋收起义之前,毛泽东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这一段时间他的才华并没有显示出来。这一段时间,虽然他同陈独秀的投降主义作了斗争,可是当时许多共产党员都和陈独秀斗争过,许多人都认为陈独秀的投降道路不可走,并不是毛泽东自己一个人这么认为,所以这段时间他的思想还和大众一样,并不独立。陈独秀的投降主义失败后,不管是赞同意革命的共产党员,还是原来反对革命的共产党员,都被逼上了革命的道路。确定了革命这条道路后,接下来就面临了又一个新问题:怎样革命?这个时候,毛泽东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太明确,所以他这个时候还是积极遵守党中央的指示,学习苏联十月革命的方法,学习历朝历代起义者的方法,组织工农暴动,攻打大城市。

秋收起义的失败,使毛泽东觉醒了,这时他自己的思想才开始形成。

当时毛泽东考虑到当时的中国和十月革命时期的苏联不一样,和古代的中国也不一样,所以组织暴动,夺取大城市的方法不可取;应该到敌人力量最薄弱的地区去发展革命力量,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且开始应该以游击战、运动战的形式去打击敌人,逐步壮大自己,最后和敌人决战。这就是毛泽东革命战略思想的核心。

毛泽东的这个新鲜思想,当时的共产党人没有人能理解,指挥员和士兵也没有人能理解,这是他们从没学过的,也从没听说过的,所以有些人就仗自己学习的革命理论多,读的兵法多,喝的洋墨水多,对毛泽东横加批判、责难,说他保守啦,说他胸无大志啦,说他小农思想啦,说他山大王、流寇思想啦,说他游击主义啦,说他的思想无章可循、无史可考啦,说他必然失败啦,等等,反正说什么的都有;即使打了胜仗,红区扩大了,也被说成是战略上的失败,所以在井冈山、瑞金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思想很难传播,方针很难实施。毛泽东的一张嘴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他们,无论如何也辩论不过他们,这六七年,毛泽东是无奈的,是孤独的,是气闷的。

什么是最难受的?不被人理解就是最难受的。许多人没有不被人理解的经历,所以不知道这个不被人理解的难受滋味。假设你被污成了杀人犯,你怎么辩解大家都不相信,而是纷纷拿出所谓的证据指责你,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不被理解的滋味了,哈。

反第五次围剿失败后,可以说这时每个人都被试过了,每种策略都用过了,实在是没有咒念了,再加上毛泽东在长征开始阶段的一路游说,这时才启用毛泽东,是活马当作死马医的试用。

从遵义会议到解放的这十四五年,是毛泽东一生中最舒畅的时期,他的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他的方针得到了几乎毫无阻拦的实施,他的思想得到了承认和发扬。

建国后,毛泽东又形成了一套与众不同的建设思想,他再次不被理解,再次被孤立,又变得无奈起来。

毛泽东的经济建设思想就是要实行计划经济,所以从建国一开始,他就向这个目标努力,虽然有时步子过大一点,但是后来又得到及时纠正。不过他的这个思想得到了许多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反对,他们认为你毛泽东打仗行,搞经济未必行,小农思想严重;计划经济是从来没有过的,无章可循,无史可考,不如市场经济已经经历过几千年,用起来熟手,而且计划经济使人懒散,没有动力,不如市场经济能刺激人的积极性,赚钱又快又多,能使国家和人民快速致富。这时仍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不过这时毛泽东的一张嘴还是辩驳不过他们,还是只能象革命时期那样一次又一次地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来为自己作无力的辩解。这时那些人虽然不能批判他,责难他,不能随便撤换他,但是可以提“不同意见”,可以抵触,可以使绊子,毛泽东的方针又很难实施下去了,毛泽东只能又一次无可奈何地暗自神伤。

人民网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