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从来不以年龄论英雄

毛泽东从来不以年龄论英雄
――论毛泽东干部思想的现实意义之五
杨连旭
(2006年4月)


干部队伍必须坚持吐故纳新,这是毛泽东一贯的主张。

现实中,在舆论上和政策上往往将干部队伍的吐故纳新,片面地绝对化为年轻化。

更有甚者,为了营造自己的“一言堂”氛围,以年龄为由,迫使主张正义、德高望重的干部退出实际工作,以至于现今对职务的年轻化要求越来越苛刻。

这样,就造成大批好干部失去了个人发展和社会贡献的机会,形成了社会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必须认识到:毛泽东所主张的干部队伍吐故纳新,主要并不是指年龄、而是指才德方面而言的!

他指出:

“在多数情形下,一个伟大的斗争过程,其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和最后阶段的领导骨干,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完全同一的,必须不断地提拔在斗争产生的积极分子,来替换原有骨干中相形见绌的分子,或腐化了的分子。”(《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98页)。

由此可见,毛泽东强调的是,以新成长起的德才出众的领导骨干替代换原有的才干落后了的、或是蜕化变质的领导骨干,更绝不是以新的庸才或年轻的腐化分子替代老的人才,并不计较年龄因素。

至于干部队伍的年龄问题,毛泽东不是不考虑,而是主张老中青三结合,成梯队状。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各个年龄段的群体,各有千秋,各具特色,难分优劣。

虽然“自古英雄出少年”,可还有“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一般,在相同条件下,年长者经多见广,见多识广,实际能力更强些。但若不加限制,则易造成干部队伍的老化,形成老年政治病。

正如邓小平所指出:

“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在,有分量”。

“老年人有长处,但也有很大的弱点,老年人容易固执,因此老年人也要有点自觉性。越老越不要最后犯错误,越老越要谦虚一点。”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1页)

“要选人,人选好了,帮助培养,让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

可是,若将年轻化绝对化又会造成大批年富力强的人才湮没。因为大器晚成、老当益壮着也大有人在!

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从总体结构上限定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保持各级领导集体的“老,中,青”结合,据此使用人才。

全面领会毛泽东的干部队伍吐故纳新政策,我们就应该坚持加大对干部的考核和清理力度:

第一、对于才干平庸或道德腐化的干部,无论多么年轻也必须淘汰和清除;

第二、对德才兼备的干部,既便年龄稍大也要为他们创造做出更多贡献的条件。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