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仰毛泽东,学习毛泽东(四)

2006年1月22日

纵观党的历史,对党造成危害的是“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机会主义”。在我的概念
里,“左倾机会主义”要比“右倾机会主义”伤害来得多。右倾有时将它划归到敌人哪儿去,
左倾将它划归到哪里去?它的理论的论点比你“高”,口号比你“响”,甚至比你“勇敢”,
拿它没办法。不撞南向不回头,不到黄河不死心。

共产党是以马克思理论为基础,以苏俄为榜样。以王明为首的纯布尔什维克,由于国
共分裂,莫斯科中山大学停办,这批学员回国。其中著名的就是廿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而其
总后台,就是王明。带着共产国际的指令(尚方宝剑),取得了中央领导权。毛泽东只是个
政治局候补委员,在中央没他的话语权,好在他与朱老总合作挺好,朱老总在党内的地位还
不如毛泽东,毛泽东足智多谋,朱老总为人正直、带兵在行,所以井冈山根据地搞得很有起
色。但是,中央执行的是一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大量的根据地在他们的控制下,摆出
与国民党反动派决战架子,城市的武装暴动(学“十月革命”?),一次次的失败,最后也
就“拼”的差不多了,同时许多“根据地”武装攻打城市,多数连“根据地”也保不住了。
中央机关搬到瑞金。王明虽然人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但他一直遥控着临时
中共中央的领导。那时临时中央的行动都是向王明汇报,所以实际领导人仍然是王明。王明
遥控指挥中央苏区,首当其冲和“山沟里”的毛泽东发生碰撞。毛泽东被闲置起来了,第五
次反围剿开始了,仍然一如既往的左倾路线,还进行了内部清洗。最后的结局,大家都了解。
好在周恩来醒悟早,站到毛泽东、朱老总这边来,还有廿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的张闻天、王
稼祥等。但此时的“朱毛红军”已没有太多的实力了。“朱毛红军”只有“逃”出“魔掌”,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毛泽东的“逃跑”在世界历史上是“举世无双”的。可惜当年
教导的多数将士,已经献出了他们的生命。“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罪行罄竹难书。

事实上,在当时三个人在党内具有形象力的,手持尚方宝剑的王明和两个中共一大时
的少壮派,张国焘与毛泽东。张国焘一大时就是三位中央委员之一。国共合作时持不同意见
而失去中央委员,四大时成为政治局委员,后因南昌起义失败,丢了位置,六大时又选为政
治局委员,且为中国驻共产国际代表,31年初回国,任中国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
后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副主席。一方面军遭难,四方面军凸现军事实力,不足之处就是
不是他“从小带大的”。也就说李大钊的就义,陈独秀的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层事实上的
“真空”,王明只是捡了个“便宜”。张国焘另立中央,取代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毛
泽东又以他的“洞察力”,带中央红军“逃”出险境。张国焘的失败,将八万多四方面军,
折腾成不足一万人,他本人39年脱离共产党。此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已经差不多是共产
党的核心。

所以,毛泽东在对“左倾机会主义”斗争是他一生最为痛苦的时期。在《东方红》大型
舞蹈史诗中有这样一首歌“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也体现了整个中央红军的期待。“左倾
机会主义”的错误带给革命事业损失是最大的,红军撤出许多个“革命老区”,而“老区”
近十万民众遭到了大屠杀。在遵义议会上,毛泽东等掌握分寸不谈政治路线,只谈军事上的
指挥错误,受批判的同志就不多,有利于团结,而不是用“以牙还牙”的方式,到了与张国
涛的军阀主义、逃跑主义、分裂主义斗争时,政治局基本上做到了团结一致,体现毛泽东的
英明。“左”的错误的要害,就是脱离实际。毛泽东之所以是毛泽东,正是因为他重视“调
查研究”、“权衡得失”、“审时度势”、“实事求是”。顶住共产国际不正确的瞎指挥。
所以在延安,毛泽东将井冈山、瑞金的事业进行下去,而且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毛泽东以民族大义为重,“逼蒋抗日”如同拉毛驴上山,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既缓解自身压力,又分清主次矛盾。它既反对“速胜论”又批判“亡国论”。从军力敌强我
弱,到中国有足够的战略纵深而日军却拉不起的战线,分析唯有“持久战”,救中国。拖死
“日本”,“累死”日本。既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又保存自己、发展自己;对蒋介石既
“联合”又“斗争”;对伪军既“打击”又“分化”;对自己人既“学习”又“整风”。延
安时期的学习风气更浓。毛泽东在这期间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其中一篇《团结一切抗日
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一九四○年二月一日)中有这样一段:“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
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
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为什么要取消它呢?
只有不要脸的人们才说得出不要脸的话,顽固派有什么资格站在我们面前哼一声呢?”延安
个“十个没有”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引领和教育”的结果。当初有的老百姓还希望,雷公
雷婆把毛泽东给劈死,而这时边区的人民,已经高唱《东方红》。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而人
民需要教育和引导。

在我的理解里,同样的人,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结果会不同。一个社会环境的建设
是非常重要的。也许当时“大敌当前”,这样的社会环境容易建立起来,这个叫外部压力下
的内部压力自动提高。当“外部压力”变小时,而人的不良习气抬头,私心会膨胀?所以,
我也一直记住王进喜的名言“井没压力不喷油,人没压力轻飘飘”。所以,在毛泽东将延安
边区的事业与方法,推向全国时,阻力重重。似乎是毛泽东“左倾”了?以“集体主义”为
核心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在这样的生产力状态下是建不起来的?毛泽东一生,从井冈山到
延安,都是以“改造人性弱点”而不是“利用人性弱点”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主线的,
难道全面掌控国家机器以后,反而搞不下去了?问题出在哪儿?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