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代伟大的建设成就

——纪念毛主席逝世30周年

有人说毛泽东不懂经济、不懂建设。我则认为他们要么是不了解事实,要么是故意歪曲。毛泽东不仅懂经济、懂建设,而且是懂得很。要证明这一点非常容易。
说远的,当年在井岗山、在瑞金、在延安,在那样恶劣的情况下,毛泽东很快把革命根据地的生产搞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与“白区”政府的经济建设形成鲜明的对照。
说近的,在四九年建国时一穷二白、遍地狼藉的战火废墟上,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到五二年,在短短的三年内就将中国的工业生产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期间还进行了极端惨烈却又令世人皆惊、令华族申腰的抗美援朝战争,开展了大规模的剿匪运动。这是一般懂经济、懂建设者所能做到的吗?
有人可能会说恢复性工作相对较容易,那么在这之后的建设总应该说明问题吧?那就让我们看看五二年后的建设吧。就感性的看,中国那些代“洋”子的产品很快都有了其“土”货,并遍及了城乡的生活生产需要。什么“洋钉”、“洋火”、“洋铲”、“洋油”、“洋灯”、“洋布”……,到任何农村供销社都能见到,这些看似普通,可对象我们这样的一个大国来讲,不是一点半点的生产能力就能达到的。在广袤的农村,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至今仍然受益的成方连片的农田、农村道路网、道道梯田、大大小小的人工河渠和水库塘坝,绝大多数是那个年代修建的。若嫌这些层次低,那么就看层次“高”的,钢铁不用提了(多得成了有些人的批判素材),我们有了系统的纺织工业、印染工业、机械机床制(铸)造工业(比如车床、刨床、钻床、万吨水压机)、品种繁多的化学工业(比如水泥、酸、硷、炼油、化纤、化肥、农药……);我们生产出了自己的自行车、汽车(卡车、客车、吉普车、轿车)、摩托车(幸福牌双轮、三轮)、火车(蒸汽、柴油、电动机车)、轮船(百顿、千顿、万吨)、飞机、电唱机、收音机、电视机、大炮、坦克、军舰、导弹、原子弹、氢弹、卫星、高速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勘探并成功地开采出了大庆、胜利油田的石油、建立了品种齐全的医药工业、成功合成了胰岛素、转移核糖核酸(tRNA)……
至毛泽东逝世时,中国已由一个贫穷落后、任人宰割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从先进战机、喷气式大型客机(后被耽搁了20余年)、运载火箭、核潜艇到工业成套设备、所有农业机械无所不能造的世界第六工业大国、第三军事大国。当时我国自行建造的导弹驱逐舰在亚洲首曲一指。当然,这里所举只能是挂一漏万,要一一列出,真得要“罄竹难书”了。不否认这里面许多东西在解放前的上海滩上也能见到,但若要落实到整个中国都能见到、都能用上,那这里面的任何一项可就都不是轻松简单的事了。

以上是人们能直接感受到的,但难免片面,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具体的数字: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增长率达平均每年18%,把中国的工业生产力翻了一番多;从1952年(当时工业生产恢复到了战前最高水平)到毛泽东时代结束的七十年代后期,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1.2%。1966年至1976年工业生产仍以平均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在这令人惊异的高速工业化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部门的数据或许值得一提。从1952年至毛泽东时代结束期间,钢铁产量从140万吨增长到了3180万吨;煤炭产量从6600万吨增长到了61700万吨;水泥产量从300万吨增长到了6500万吨;木材产量从1100万吨增长到了5100万吨;电力从70亿千瓦/小时增长到了5560亿千瓦/小时;原油产量从根本的空白变成了10400万吨;化肥产量从3.9万吨上升到了869.3万吨。1952年至1978年,我国铁路建设2.7万公里,公路建设72万公里,是建国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还在生产大批量的喷气式飞机、重型拖拉机、铁路机车和现代大型舰船。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成了一个主要的核大国,完成了州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自行设计了秦山核电站(后被耽搁了20余年)。1964年我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1967年生产了第一枚氢弹,1970年把第一颗卫星发射进了轨道,之后开始了载人航天工程(后被耽搁了20年)。而且这些建设成还是伴随着普及全民义务教育的大量投入,伴随着严竣的国际封锁和战争威胁、甚至还要打赢多场战争(两次越战、一次印战和小规模的俄战),伴随着长期不断支援世界革命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实现了灭毒绝娼、道不失遗、夜不闭户的社会风气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消灭了血吸虫、消灭了麻风、天花、鼠疫、霍乱,人民的健康水平极大提高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完成大量农田改造、大规模兴修水利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高社会福利、无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取得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正是这些冰冷的、却又实实在在的数据,使毛泽东成了广大劳动人民心中的伟人。难道这叫不懂经济、不懂建设吗?我不知道那些人的“毛泽东不懂经济”、“毛主席的经济成就微不足道”的话是怎么说得出口的!说他们眼里有个“大黑点”、有个“负号”确实没错。象毛泽东这样使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能这么长时间地、快速地、实质性地经济增长,使一个贫穷落后、任人欺辱、任人掠夺的“东亚病夫”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成为无人敢惹的世界第六大工业大国,有哪个懂经济的能够做到?!

有人也许要问,毛泽东留下的遗产在哪里?难道上面那些不是铁铁实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遗产?就拿科技创新、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养老保障来说,又发展了30年的今天比毛泽东离去时又进步了多少呢?看看今天支撑我们国防的主力、能拿得出手的高科技、被私有化的的成千上万的国企,哪项不带有那个时代的符号?
也许有人会承认那些确实是毛泽东留下的遗产,但却会说“没有留下多少导致社会高速发展的遗产”。真是这样吗? 那我们就来看看毛泽东留下的遗产对后三十年发展所起的作用:众所周知,毛泽东时代主要是注重基础建设,如大量的水利建设、重工业建设和基础工业建设。而这种建设往往都是投入大见效慢的,它们更多的是为了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和延展能力,一般不直接体现在物质财富增长上,尤其不立即体现在现实生活物质层面。而且它们的效益往往要在一定时期后才逐渐显现出来。
例如发展钢铁,首先需要勘探、建矿、开采……这些长时间的前期投入,到冶炼出钢,再用于其自身的扩大规模和一级加工、制造机械设备,这中间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也是需要时间的,而且仍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见到成效。但这些却是以后发展二级、三级生产,如纺织机械、汽车生产线、生活用品加工机械、军工生产线……等所必须的。到这些转化为毛泽东时代后期的门类齐全、规模宏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仅仅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再如,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开始的农业丰收,最主要的有以下四个因素:一是种子革命。七十年代初杂交水稻良种育成(应感谢受到毛.泽.东接见过的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大体完成推广,使水稻单产约增加20%。与此同时,其他各种农作物如小麦(70年中期开始推广辐63)、玉米(杂交玉米)、棉花、油料也都陆续发生了种子革命,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搞过农业科技的人都知道,一个良种,从配育到选育、繁育、推广,顺利的话也要十几年的时间,并且首先要建立农业科技体系。第二是化肥革命。70年代,我国各地陆续建成一大批中小型化肥厂,1972年中美发表《上海公报》以后,西方允许部分民用产品对华出口,我国又迅速引进了13套大型化肥生产装置,这些装置到1979年时绝大部分刚好建成投产,迅速增加了每亩化肥的施用量,这在长期以农家肥为主的田地里起到了明显的增产作用。第三是水利革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建国后的前二十多年里,各级政府利用农闲每年大规模组织社员兴修水利,整田改土,修造梯田,大面积垦荒,全国建成大小水库七、八万座、塘坝无数,人工河道、田间路、沟渠、防护林网形成,极大地增强了灌溉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保证了农业的稳产高产,这些基础建设工程在现在是很难完成的,投资也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第四是耕作技术革命。由于农田水利系统的基本建成、良种的相继育成、农业机械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农业间作、套种、复种以及机械深耕成为可能,这从根本上促进了农业的丰收。而这些都是前期对农业和支农工业大量投入的结果。
可以想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实现这样伟大的工业准备,必然要牺牲大量的改善生活的份额,用于扩大再生产。但这样的工业储备建设却可为将来的生活建设蓄积巨大能量,而且可在很长时间里发挥效应,造福社会。所以说,由于我国建国时的基础条件太差,几乎没有工业、没有国防、没有科技...毛泽东时代只能从战略高度、长远利益出发,勒紧裤腰带打好基础,建国后毛泽东时代的二十多年,是共和国的一部艰辛的创业史。

   我们今天的生活改善、经济活跃正是建立在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巨大遗产上。就拿纺织行业来说,毛泽东时代建立起来的轻纺体系,在改革开放后,甚至今天,一直是中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业。但我国的纺织业却在这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基本没有得到自身的技术提高,但它仍然在为挣外汇吐血站着最后一班岗。
   军工行业也是这样。这些年的摩托车、汽车、家电产业,许多生产线都是由毛泽东时代建立的军工企业转产而来,如重庆的嘉陵、长安、贵州的富日、安徽的飞雁、合叉、四川的长虹……不胜枚举。但中国今天的军工状况如何呢?其它众多行业也是类此。国企今天的凋敝,除了管理不善、腐败盛行之外,竭池而渔是最重要的原因!
   这样的情形也同样演义在农业上,毛泽东时代的农田改造、兴修水利使得改革后的农民能够在这方面不投入多获益。毛泽东时代开始建设的化肥、农药、农机生产线始终发挥效用,就连一夜成为亿万富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成就也是在毛泽东时代取得的。现在的农村怎么样?我不敢妄自回答,人们心里应有一杆秤。我们可以去看看现在的农村水利、去看看农田的土质、去看看森林、看看河渠……。
   这里还没有提到毛泽东当年所开创的有利的国际局势、正气清廉的国内风尚、强大的军事实力、普及的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障等这些无形的遗产对后来经济发展的贡献。

   改革搞得花花绿绿、热热闹闹,发展也不小,但看问题要深刻一点。在毛泽东打下的基础上,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只需稍加调整,不出大的偏差,都会有很好的效果。其实,即使毛泽东在,在打好基础后,也会适时调整国民经济计划的,这从1964年因国际形势突变被迫改变国民经济计划这件事上就会反影出来。现在且不说我们在吃老本,单是那卖土地、卖资源、吃了多少子孙饭谁能说的清楚?
现在有人拿什么GDP来与毛泽东时代比较,说毛泽东时代GDP很低。众所周知,GDP本来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东西。且不说比价因素,单说两个方面:一是毛泽东时代是我国打基础的年代,象农田改造、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建设以及工矿、科技、军工、学校、医疗卫生等等是高投入低产出的时代;二是当时我国发展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象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建设成果以及科研、军工、学校、卫生、住房、土地等等好多产品是不实行商品化的,GDP自然要低。如果单纯用GDP来衡量经济水平,请问1平方米住房金从0.1元变为5000元,GDP增了50000倍,难道社会财富、国家势力、人民富裕程度也增了50000倍?

   那些说“毛泽东不懂经济”、“毛泽东的经济成就微不足道”的人莫异于狂徒吠日。 若把毛泽东时代比作修路造桥造车、挖塘养鱼、挖坑种树、垒石建房、攒钱备娶的话,后来者则是不是可比作开车兜风、撒网捕鱼、依树乘凉、上树摘果、张彩娶亲,甚至还坐地纳租、拆屋换粮?
  那些哭着嚎着恶意叫喊毛泽东时代贫穷的人,找你们的清主子、蒋主子、洋主子算账去吧,因为他们留给中国人民的太少了,欠中国人民的太多了,人们是不会忘记那个圆明园残迹、南京大屠杀的万人坑、外蒙古及东北西北丢失的大片国土的。相反,毛泽东却给他的人民留下了很多很多,他领导勤劳的前辈们辛辛苦苦给后人打好的基础,使强敌不敢小见,使他的人民在吃穿住方面很快好起来了。
   郁达夫先生的话:“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出现而不知崇敬爱戴的国家,则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历史终究是历史,人民永远热爱毛泽东!!!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