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访华第一天:毛主席指示中方不安窃听器

新闻来源: 傅颐/纵横


30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曾任中国驻英国代办的熊向晖以周恩来总理助理的身份,参与了尼克松访华前后的中美会谈。最近,83岁的熊老,披露了尼克松访华第一天的情况。

1971年7月15日,中美双方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公告,披露了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5月以前访问中国。

1972年1月3日,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副助理亚历山大·黑格准将率先遣组到北京,为尼克松的中国之行作技术安排,同时带来了美方的重要口信。美方在口信中谈及印巴冲突、越南问题、苏联在欧亚的动作后得出了苏联企图继续包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结论。由于美国对中国的生存能力表示怀疑,所以美国准备力图抵消苏联对中国的威胁,以维护中国的独立及其生存能力。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加强尼克松总统的世界领袖的形象,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毛泽东得知黑格口信后,说:“包围中国要他们来救我,那怎么了得”“顶回去无非尼克松不来。不来就不来嘛22年不来了,再等22年。尼克松不来,土克松、砖克松也会来。”6日中午12点10分至下午2点10分,毛泽东与周恩来等商谈《答复》稿。毛泽东看了答复稿后说:政治局再讨论。1月6日,《答复》经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

中方的答复相当强硬,同时又留有余地。答复稿中说:“……美方口信表示,期望通过访问,加强尼克松总统作为世界领袖的形象。对此我们难以理解。一个人的形象取决于他自己的行动,而不是任何其他国家。我们从不认为有什么自封的世界领袖。”当中方把答复稿念给黑格后,黑格只得说:可能我没有正确地转达总统的意思。基于此,在接待尼克松的问题上,中方低调处理。外电评论说,“是朴素而严肃的”。

1972年2月21日北京时间11点27分,美国总统专机在北京机场着陆。美国一家电视台在转播这一实况时,还插播了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在北京机场受到身穿彩装的几千名群众欢迎的场面。解说词说:尼克松访华历史事件是分水岭。同北京接待齐奥塞斯库规格相比,对尼克松的接待规格差多了。到机场迎接的官员很少,没有群众,没有儿童献花,没有各国的外交使节。美国记者还说:除了仪仗队以外,在场的美国人比中国人多。

欢迎仪式结束后,汽车驶至钓鱼台国宾馆。尼克松夫妇及白宫人员住钓鱼台18号楼,国务院人员住6号楼,记者和其他人员住在民族饭店。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中方不安窃听器,也不搞录音。毛主席、周总理对尼克松访华的举动很赞赏,钓鱼台18号楼的餐厅里特意挂上了一幅毛主席的诗句:“无限风光在险峰”。

在钓鱼台国宾馆,周恩来与尼克松漫谈。双方漫谈20多分钟,分手时已是中午1点多了。

按照原定计划,中美双方将在下午4点30分举行全体会议。可是届时周恩来和尼克松都没有露面。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评论员对此评论说:尼克松迟到了。尼克松平时是严格遵守时间的,这次迟到不知是旅途劳顿了呢,还是另有隐情。还有人猜测说,也许尼克松对机场没有群众欢迎的场面感到不满。

下午5时,中方宣布全体会议推迟至6点开始。可是出人意料的是,5点55分,白宫发言人齐格勒突然宣布:尼克松总统在到达北京3小时后,与毛泽东主席进行了认真和坦率的会谈。参加会谈的有基辛格博士和周恩来总理。

熊老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是临时做出的决定,连周总理都感到意外。21日下午2点30分,周总理到钓鱼台18号楼找到基辛格,对他说:毛主席马上要会见尼克松总统。当时基辛格还问总理:今天晚上的祝酒辞是温和的还是不温和的总理说:我待会儿给你看。现在主席等着,要赶紧去。基辛格找到尼克松,一同来到毛主席住处,美方人员随去的还有洛德。

据熊老回忆:谈话从2点40分持续到3点50分。年近80高龄的毛主席当时大病未愈。会见时,医护人员在附近房间里做好了随时抢救的准备。后来周总理对我们说:真不容易,70多分钟,主席一声都没咳嗽,忍住了。

会见结束后,总统安全官泰勒找到中央警卫局副局长杨德中说:今天发生了很意外的情况,我们的总统跟我们失去联系70多分钟。我们不担心总统的安全,我们完全相信中国的保卫措施。不过如果在这个时间里发生战争导致核战争或发生其他的意外情况,总统不了解情况,没法处理。按照美国的法律,总统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杨德中说:这是两国领导人临时决定的,我也不清楚。对这次谈话,基辛格后来写道:“毛泽东是用一种故意显得很随便的方式来发表他的主要意见的。” “他巧妙地把台湾问题放在一个次要的地位,把它当做中国内部的一个不甚重要的争端;他甚至只字不提美国在台湾的驻军问题。”全体会议结束后不久,晚7时,周恩来举行欢迎尼克松总统宴会。9时许,宴会结束。周总理陪着尼克松夫妇走出人民大会堂,到北门外上车。尼克松夫人边走边兴奋地说,太美了,可不是吗太好了,可不是吗确实如此。尼克松总统一行在中国北京的第一天圆满结束了。


郑重声明: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 Onmoon 观点。]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