谆谆教导 殷殷情怀

江渭清

  恩格斯曾经称颂马克思:“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我以为,用这个意思称赞毛泽东同志也是恰当的。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他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和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道,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缔造了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推翻三座大山,并开创了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他的光辉思想体系及丰富社会实践,不仅为我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有口皆碑的历史贡献,同时,也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极其宝贵的不朽的精神财富。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在纪念他——我们伟大民族的历史巨人。

   我长期在江苏工作,建国后毛主席先后来江苏20余次,我有机会聆听毛主席对我们省、市各项工作所作的多次指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现作片段回顾,谨以此文表示对他老人家深切的纪念。

   一

   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统一领导指挥下,我们第三野战军的第八兵团率先一举攻占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七、九、十兵团攻占了上海、杭州、福州等城。第二、第四野战军一鼓作气乘胜南进、西进,解放全中国;我和一部分领导同志奉命留在南京,负责接管刚刚解放的这一大都市。

   是年9月,我作为第三野战军的正式代表,赴北京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事。会前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并在北京饭店大厅里与我三十年代就打过交道的张治中先生一起,陪毛主席散步、聊天。那天主席兴致勃勃,笑哈哈地听治中先生讲当年我俩在长沙谈国共合作的故事。我也回忆起第一次见到主席还是在中央苏区瑞金的往事。主席说:“是啊,那时的政权只是几块根据地,是全国政权的雏型,现在就大不相同了。”我们都会心地笑了,因为几天后,毛主席就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十年代初的江苏开始并没有行政省的建制,只有苏南、苏北两个行政区,徐海地区属山东管辖,而南京是中央的直辖市。当时,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是刘伯承同志,副书记是宋任穷、副市长是柯庆施,我是市委副书记兼总工会主席。二野向西南进军后,接替刘伯承、宋任穷同志的是粟裕和唐亮同志。刚刚夺取全国胜利,建立新政权,执政党肩上的担子是非常沉重的。作为全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最高领袖,毛泽东主席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从事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以及繁重的公务活动。

   解放后的头三年,还是经济恢复时期,我们逐步在旧中国留下的落后、停滞、几乎濒临崩溃的破烂摊子上恢复、改造、建立、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我清楚地记得,毛主席在百忙的工作中,仍然非常重视和关心南京市的各项工作,因为南京曾是“虎踞龙蟠”的六朝古都,又是原国民党政府的首府,在海内外的政治影响太大,全世界都在瞩目,看看中国共产党人究竟能否管理好象上海、南京这样的大都市。主席对南京的工作曾多次作重要指示,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我们市委一班人,务必用革命的干劲、科学的态度,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将南京这座臃肿、膨胀,为官僚消费服务特点的城市,变为为人民服务的生产城市。”这个观点,他不仅在会议上讲,还给我们发过文件、电报。

   改造、建设南京城,这是党的事业也是光荣艰巨的任务。当时市委负责人中,我是分管总工会和工业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副书记。为贯彻落实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首先将苏北、皖北流落在南京的20万贫困农民趁土改之际疏散回原藉,参加分配土地和生产。处理散兵、“游勇”10万回各省安排,妥善安置娘姨、奶妈、孤儿及娼妓10万人,这样一来安定了民心,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创造了有利环境。当时,市委分工由我负责组织一批同志下基层,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国民党的堂堂首都、号称大都市的南京城,被蒋介石统治管理了二十多年,全市的产业工人只有万把人,基本上没有象样的重工业,虽然有些电讯工业,也纯系修配性质的,而工业产值仅有八、九千万元(旧币),实在是可怜可悲得很。

   怎样才能使南京变成为人民服务的生产大城市呢?我们决定乘当时刚开始抗美援朝的大形势,首先发展有线电、无线电、电瓷、通讯、机械等工业项目,边生产边支援朝鲜前线;同时,也逐步建立起化学、纺织、食品、建材、五金、汽车等轻重工业。为保障这一决策的有效实施,我们从部队和地方干部中反复挑选,派出一批工作能力很强的同志去担任几家有名的大厂的党委书记和厂长。如槐亚东、李乐山、杨益林、冯伯华等同志就是我们最早派去搞电子通讯和化学、机械工业厂的领导人。我们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并团结使用了一大批有知识、懂管理、通技术、精业务的工程技术人员,经几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初具社会主义特色的大工业生产终以崭新的面貌开动起来了。三年后,南京市、苏南和苏北行政公署合并,成立了江苏省,南京被划为省会城市,当时我调任省委第二书记。这样,因工作关系直接听到毛主席指示和教诲的机会就更多了。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振兴中华民族,改变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毛泽东主席始终不渝地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这的确是泱泱东方大国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主席曾对我们讲,要求得国民经济的大发展必须以工业为主导,而在全国、各大区、各省都要有结合地方特点的合理工业布局。根据主席的这一思想我们省委也反复考虑在传统的农业大国,如何去体现“以工业为主导”,又怎样来布局江苏地方工业的问题。后来这些都在我们江苏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中做出了答案。有了头三年经济恢复的良好基础,我省决定大体上苏南以发展轻工业基地为主,苏中、苏北以发展粮油食品加工业基地为主,而南京市和徐州、海州则以发展重工业基地为主。经过五年的努力实践,据1957 年底统计,全省的工业总产值已达32亿多元,比1949年底南京市加苏南、苏北和徐、海合计数增加了近三倍。这实在是了不起的发展。就其中的汽车制造业来说,南京的汽车工业在五十年代已跃居全国之首。主席曾提出,要东北长春汽车制造厂的厂长去南京汽车厂学习,当一年副厂长,认真学习他们的设计、工艺及生产管理经验。

   二

   毛主席是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他博古通今,深谙中国国情。新中国建立后,主席曾用了大量精力关心和指导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事业。他老人家常说,中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农业大国,要特别注意农村工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发达了才能更好地支援工业。主席的这一思想,闪耀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光辉。

   早在1950年8月,毛主席就对淮河的治理问题作了重要批示,请周恩来总理布置江苏、安徽、河南三个省的省委,要把治淮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他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后来,我陪同主席在苏北地区视察时,他又当面向我交待说,我们都是农民出身的,深知农民的疾苦,不首先解决其温饱问题,几亿农民怎会拥护我们?历代苏北、皖北水患严重,农业落后,一月无雨就旱、一月三雨便涝,要彻底改变这种面貌,必须先从水利着手,解决命脉问题啊!主席的指示真是高瞻远瞩,语重心长。

   我们江苏根据毛主席一系列指示精神,统一思想、组织班子,发动群众,具体实施,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水利战役。如:治理淮河、拓宽运河、导沂整沭、疏浚入江水道、修建大型河闸、建设机电排灌网等等。党和政府有关兴修水利的决定,都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江苏大地,尤其是苏北农村,千百年来水灾、旱灾、蝗灾、兵灾,天灾人祸不迭,民众苦不堪言。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号召全党重视农田水利工作,首先解决几亿农民的吃饭穿衣问题,这确实具有无比的感召力。人民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用智慧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在与天斗与地斗中焕发出冲天的干劲,体味着其乐无穷的哲理。有许许多多战天斗地的场面是非常感人的,亲临过现场的人必将终身难忘。就说苏北灌溉总渠工程吧,五十年代初全面开工,西起洪泽湖、东至黄海边,全长336华里,沿渠18个县的72万民工,仅凭着手挖肩挑,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完成土方7320万立方米,胜利竣工。这在当时比较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应当算是个奇迹。加上不久又竣工的新中国第二大闸三河闸,可使里下河地区1500万亩农田免除洪涝灾害,加上其他配套水利工程,可灌溉苏北2580万亩农田,这些都是治理淮河最关键的工程,在国际国内都产生过巨大影响。许多友好国家曾派代表团前往参观学习,对新中国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短时间内就有如此巨大的改观表示由衷的钦佩。精神可以变成物质。实践又一次证明,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一旦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要求,就产生了治好淮河的巨大物质力量。

   主席多次来江苏视察,我作为省委班子的班长也多次向他汇报工作,接受指示听从教诲。可以说每一次与他老人家谈话,都少不了要谈农业,谈粮棉油,谈农民生活的改善。他说,江苏应该是产粮大省,逐步解决了水利问题后,就要紧抓科学种田,粮、棉、油、猪、麻、桑、茶、蔬等12个字都要讲科学。他老人家自己就用时间钻研植物栽培学、土壤学、植保学、肥料学、种子学等科学知识,并要求各大区的书记、各省的书记这些高级干部也要学。主席每到一地视察,常会给当地的领导干部出题目考试,题目看起来很简单,例如:如何种植小麦、水稻?如何进行棉花的播种和田间管理?有时算起细帐来令人吃惊。我记得他就考过我几次,有一次是问我一亩棉大约要种多少株棉花?一株棉花大约有多少棉桃?我因为曾向农业专家请教过,并啃过几本农业科学知识的书,所以那次答题使主席比较满意。他最恨不爱学习和不懂装懂的领导干部;他习惯鼓励、启发领导同志努力掌握科学知识用以指导工作。谁要是在他面前公然说假话,一经发现,必遭批评,而主席平时是很少发脾气的,总是循循善诱的。

   五十年代后期,毛主席亲自提出了“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宪法”,这是他走遍大江南北,深入各地基层作充分调查研究后提出来的,是当时科学种田经验的高度总结。全国广大农村,在实行农业八字宪法后都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甜头,农业生产都会有所发展。大凡年长一点的同志都会记得,毛主席一贯要求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注重实践、实效,他当年就提倡各地党委书记都要亲手种植试验田,用自己动手、亲身体验的方法来取得发言权,从而改进我们的工作。他老人家虽年事已高、日理万机,但也在中南海丰泽园住所的院子里开了一块地,亲自种上粮食和蔬菜。我们省委的许多负责同志,以及地(市)、县的领导同志们,当年也都这样做过。干任何工作,没知识、不懂行,又不肯学习,就一定干不好;是领导干部,就免不了要说空话、瞎指挥;这样的人说得越多、指挥得越起劲,其损失就越大、后果就愈严重。这早已成为一条沉重的历史教训。

   三

   我们的南京城是座美丽的城市,除去古迹名胜以外,她的植树绿化也是闻名于海内外的。由此,我又想到了毛主席对我们江苏城乡绿化造林工作的多次关怀。1953年2月下旬,主席在陈毅、罗瑞卿同志陪同下来南京视察。当时我们正在召开省委扩大会议,他接见了参加会议的省、地、市、县负责同志,并讲了话。第二天,会议照常举行,我陪主席一行去中山陵谒陵。时值初春,天气寒冷,但出了中山门,看到一排排整齐挺拔的法国梧桐树和雪松、宝塔松,老人家颇有感触,加之,他又去了紫金山天文台参观,登高望远群山苍翠,可俯瞰石城却是色灰一片。主席沉思了一会儿,对我说,“中山陵的树是国民党种的,我们共产党为什么不能把整个城市都绿化起来呢?”接着又说,“渭清啊,这件事你要负责抓,书记挂帅嘛!”我说:“主席,请过几年再来看吧!”他笑了,“好,这就算我们的君子协定。”两年后,毛主席在谭震林等同志陪同下又来南京视察,那次我随他一起去栖霞区的十月农业生产合作社参观。主席与农民群众交谈得非常高兴,当走到村头时,他突然转过话题问我,“渭清,上次我们谈过城市绿化的事,依你看这郊区的绿化该怎么搞法?”我回答道:“我们已有部署了,根据具体情况作综合安排,打算搞防风林、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针对树木品种不同,生产快慢不同,搞长短接合、‘公孙三代',不久就会见成效的。”主席听了点头称是,末了只提出这里经济林将以什么品种为主。我回答说,“根据调查研究,很适合种水蜜桃树。”老人家听了很开心,“这可好,将来南京地区的水果供应问题也就能解决了,真正是造福后人啊。”现在想起来,当时我们还是做得很不够的。

   自从毛主席第一次向我们交待了绿化南京城的任务后,我们省委就找了有关领导和一些专家们共同商量,最后决定:以法国梧桐为基本品种,带上雪松和宝塔松,三年育苗、三年绿化,让南京城区凡是能植树的马路、通道两旁,统统都美化起来。绿化的区域逐步扩大到郊区,也有种植白杨、垂柳、刺槐等品种的;而城区的一些新辟干道,后来也种上了雪松、宝塔松等大株植,并将生长期缓慢的矮小品种龙柏树、冬青树作为城市美化的点缀品。我们坚持不懈地干了几年,确有成效了;接着再搞几年,绿荫成行成片了。如今的南京城市绿化之所以蜚声海内外,历史地看,这离不开毛主席当年的远见卓识,也离不开南京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这使我想起了六十年代,全国评选绿化先进城市时,南京就已名列榜首了。有一次,周总理召集全国各大区及省、市主要负责同志会议,会间我顺带讲道:“前不久全国绿化先进评比,南京是第一,广州是第二,北京是第三,这样评似有不妥,我建议总理向主席汇报,是否应让北京市当第一,因为是首都城市,要考虑在全国的影响……”总理听我一说,哈哈地笑了起来,转过脸便对陶铸同志说,“渭清同志的这个建议是为顾全大局啊,我首先表示同意,那么你们广州的那个第二名,是不是应该让给江苏南京呢?”陶铸同志非常顾全大局,连声答道:“总理,应该的应该的,我完全赞成!”

   再说五十年代,我还陪同主席视察过徐州,有一天,老人家兴致很高,我们一起登上了市郊的云龙山,那时山上刚开始搞淮海战役纪念塔,毛主席和许多中央领导同志都为淮海大决战中牺牲的烈士题了辞。云龙山是座高大的石头山又称作“童山”,除去少许杂草、灌木几乎不长树,主席见此景况皱起了眉头,说道:“渭清啊,你说这石头山上没有植被,能不能搞绿化造林呢?”我想了想,回答说,“世上无难事嘛!石山绿化一是可以搞人工植被来解决;二是可以在石头上打眼,再向洞眼石缝中填土,播柏树种和植小柏树苗,我看总是有办法的。”主席说,“那好嘛,就按你说的办吧。”我们一行下山时,老人家还叮嘱道:“这么大的一座山,荒秃秃的多可惜,我问过专家,种一棵树就可以含吸住一吨水,既能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又能美化环境产生经济效益,岂不一举多得。”后来,徐州的同志们对山况作了调查,云龙山石是大片石灰岩构造,不适应马尾松生长,只能种柏树,因为柏树能抗旱。有了科学性,加上领导和群众的共同努力,终于实现了毛主席提出的号召,彻底改变了童山的面貌。如今的云龙山,早已柏树满山青翠一片,加之1958年又在山脚下挖了一片人工湖,水波粼粼湖光山色,大大美化了古彭城。我们江苏的广大干群,从自己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中加深领会了毛主席心中深邃的思考,这是造福后人造福全人类的千年万年大计啊。

   敬爱的毛泽东同志离开我们已有十七年了,他老人家生前20 余次来江苏大地视察指导工作,在许多工厂、农村、学校、矿山、军营、机关都留下了伟人的脚印,他对江苏地区各方面工作给予了亲切的关怀,这段光辉的历史是我省人民永远也不会忘怀的。毛泽东同志一生的伟绩,早已在十二亿中国人民心中铸成了不朽的丰碑。我们如今纪念他诞辰一百周年,就是要在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搞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走下去,为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

   摘自:《缅怀毛泽东》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