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红军战士方强访问记

   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记者在北京中南海见到了当年叱咤风云的红军战士方强,听这位革命老前辈讲述了发生在开国领袖毛泽东和他这位著名战将之间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毛泽东给他开“药方”

   1933年1月的一天。时任中央警卫营政委的方强,在率部攻打上杭的战斗中身负重伤,被5名年轻的女赤卫队员救下火线,日夜兼程送往100多公里以外的长汀福音医院。当院长傅连璋用剪刀挑开被血粘在伤口上的衬衣时,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子弹洞穿胸部,从心脏下缘进去,又从后背出来。

   傅连璋用一根铁丝裹着蘸满盐水的纱布,轻轻塞进方强前胸后背的伤口里,然后慢慢抽出沾满脓血的纱布。如此反复几次,直到脓血吸净为止。那时最要命的是没有麻药!每次治疗前,傅连璋所能给予方强抵御巨痛的惟一灵丹妙药,就是一小杯鸦片水。营养的缺乏,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眼看方强一天天消瘦,伤口迟迟难以愈合,傅连璋心急如焚。

   一天,傅连璋外出归来,急匆匆走进病房,兴高采烈地喊道:“方政委,有药了,有药了!”随即将手里端着的一个茶缸递到方强面前。方强揭开茶缸盖一瞧,只见是满满一缸子清炖牛肉。“傅大夫,这是从哪儿弄来的?”看着两眼怔怔望着自己的方强,傅连璋兴奋地说:“是毛主席送给你的!”

   “毛主席?”方强疑惑不解:“毛主席住院了?”傅连璋点点头,告诉方强:“毛主席身体很虚弱。这缸牛肉是老乡送给他补养身子的。听说你的伤情后,他没舍得吃,特意让我捎给你,还让我告诉你,说这是他为你开的‘药方'!”

   原来,上午傅连璋去给毛泽东看病,毛泽东很关切地问起医院病人的情况,傅连璋随口说起了方强的伤情。

   “你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毛泽东沉吟道。他略有所思地走到窗前,招呼傅连璋:“你看,那棵小松树被砍了一刀,受了伤。它靠什么医治的呢?就是靠自身分泌出来的树脂愈合了伤口,又顽强地生长起来了。方强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身体素质好,抵抗力很强。如果从各方面稍微加强一些营养,我相信他会很快康复的。”

   “外疗不如内补,主席的话很有道理。只是……”傅连璋的话未说完,毛泽东就伸手打断他,随即从桌上端起一茶缸牛肉,说:“你先把这个带给方强,就说是我毛泽东为他开的‘药方'!”

   听完傅连璋的叙述,方强流下了热泪。一缸牛肉,方强节省着吃了整整一个星期!此后,按照毛泽东开的“药方”,傅连璋又想方设法买到几只鸡,炖好让方强喝了滋补身体。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方强在傅连璋大夫的精心治疗护理下,伤口开始愈合了。

   毛泽东为他指点迷津

   1934年4月,担任红22师政委的方强率部驻守筠门岭。

   筠门岭东临福建,南望广东,北连会昌,距离红都瑞金仅101公里,是水陆交通要道,赣粤闽边区重镇,为兵家必争之地。

   蒋介石在中央苏区投入50万重兵,对红军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面对 10倍于己的强敌,红军指战员被迫“六面出击”。

   4月21日,筠门岭失守。前任师长调走,新师长未到职,战斗是方强指挥的。方强在师党委总结经验教训会上,深刻检讨了筠门岭战斗失利的原因。“同志们,筠门岭战斗失利我负全部责任。”然而,未待他的话讲完,整个会场就炸开了锅……

   就在难以收场之际,方强接到了毛泽东从会昌打来的电话。

   方强兴奋地大声报告:“毛主席您好,我是方强。”自从离开长汀福音医院后,一年多来方强再也没有见到毛泽东。此刻,在前线听到毛主席的声音,方强感到无比亲切和温暖。他努力平静自己的心情,尽量详细地向毛主席报告前线的情况。

   “筠门岭战斗是怎么打的?你们师伤亡有多少?战士们的情绪怎样?部队是怎么部署的?”毛泽东问得很仔细,方强一一作了汇报。

   “你们打得很好嘛!”毛泽东听罢高兴地鼓励道:“你们这样一支新部队,面对数倍于己的强大敌人,独立坚持打了这么久,才让敌人前进了这么一点点,这就是胜利!”

   毛泽东进一步安慰他说:“方强啊,革命道路是艰难曲折的,千万不能被一时的困难和挫折所吓倒。打胜仗固然好,打败仗也不能哭鼻子。现在,你应该把部队主力抽下来,进行整训,好好研究一下,是什么道理挡不住敌人?为什么不能打好仗,大量消灭敌人?”

   方强用心聆听着毛泽东从电话里传来的每一句话。现在,自己在战斗中失利,再次巧遇毛泽东指点迷津,他感到心里有底了。“我们在作战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方强提出他最急迫的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要组织地方部队、游击队和赤卫队,在敌人侧后方进行游击战争。为此,要尽快主动与地方党组织和政府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积极帮助、支持和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毛泽东如是说。

   “你们师的左边,有江西省军区领导的大吉山游击队在信丰一带活动;南边也有游击队在全南、定南、龙南一带活动。依托他们来牵制敌人,你们严密侦察和研究敌情、地形之后,争取在会昌与筠门岭之间地区部署战场,与敌人展开游击战和运动战。要在敌人侧翼集中优势兵力,造成有利条件,首先消灭敌人的一个营、一个团,继而再打更大的胜仗。”毛泽东为方强规划了一幅具体的战斗部署图。

   毛泽东还特别提醒方强:“每打一仗都要事先考虑几个作战方案。假如,敌人集中一路来,我们不打他的头,也不打他的身子,专打他的尾巴;敌人分几路来呢?那就打他侧面的一路。总之,要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弱点,消灭敌人之一部。”

   方强茅塞顿开:这不正是毛主席过去指挥我们胜利进行反“围剿”的法宝吗?如果还是按照这套战略战术去打,红军会陷入今天这样的困境吗?他连夜主持召开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作出了战斗部署。

   转眼到了6月下旬。短短2个月时间,斗争形势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践再次充分证明,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行动,部队就打胜仗,人民群众就拥护,根据地就巩固。

   毛泽东鼓励他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1938年春节的一天,总政副主任傅钟和谭政来到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住处,请示总政组织部长人选事宜。

   “方强。”毛泽东早已胸有成竹:“这位同志年轻、有文化,中央苏区时就是红军师政委,在几次路线斗争中表现都很好,原则性很强,干组织部长比较合适。”

   毛泽东点将,自然一路绿灯。方强接到军委调令,立即赶到总政治部报到。直到傅钟与他谈过话,他才知道要他出任总政组织部长,是毛泽东亲自点的将!

   这个“官”太大了!方强不由得胆怯。经过几天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直接上书毛泽东:“恳请主席批准我辞去总政组织部长,在组织部内担任一科长职务,以便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过了4天,方强接到通知,毛泽东约他谈话。“没想到还有不愿当‘大官'要做‘小官'的人哩!”毛泽东一见方强就逗乐着说:“你的信我拜读了,理由还不少嘛!”

   “我年纪轻,缺乏经验,怕辜负主席的期望。”方强红着脸表明自己的心迹。

   “哪个干部是具备了一切条件才开始工作的?”毛泽东大声道:“我毛泽东也办不到。大家都是边做边学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实践中增长才干,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辩证法!”

   毛泽东的一席话令方强信心倍增。方强诚恳地说:“请主席放心,我一定努力工作!”临别,毛泽东嘱咐道:“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多向傅钟、谭政同志请教,也可直接来找我,我们也是老相识了嘛!”

   转眼到了1939年新春佳节。八路军驻陕甘宁边区办事处副官张令彬邀请毛泽东主席聚餐,并请总政副主任谭政和组织部长方强作陪。席间,毛泽东笑着问方强:“怎么样,现在没有什么想法了吧?”

   “服从组织,好好工作,思想通了。”方强笑着回答。“那就好!”毛泽东放下筷子,点上一支烟。方强见毛泽东兴致不错,趁机请教:“主席,您经常教育我们要结合实际多读些马列的书,提高理论水平,但在学习与工作的结合上我总感到不得要领,觉得收获不大。”

   毛泽东点点头,略微思索后说:“过去有人挖苦我们,说‘山沟里面出不了马列主义',其实他们本身就不懂马列主义,只知道照搬马列的词句搞教条主义。我们今天学习马列主义,就是要掌握马列主义的精髓,并结合实际把当前的抗战工作做好,把统一战线工作广泛地开展起来,团结一切力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毛泽东鼓励方强:“要注意不断总结经验,边学习,边运用,边提高。要学会写文章。写不好不要紧,可以送给我帮你们批改嘛!别忘了,我毛泽东可是教书出身的哟!”

   方强默默地将毛主席的教诲刻在了心坎上。春节过后,党中央决定成立“军委华北战地工作考察团”,开赴抗战第一线。毛泽东再次点将,任命方强为军委考察团团长。方强牢记着毛泽东要他“注意总结经验,大胆写点文章”的嘱咐。 1940年7月,在完成了对华北抗日根据地为期15个月的考察回到延安之后的半年内,除主持完成了30余万字的考察总结报告外,还先后撰写并在中共中央主办的《共产党人》杂志和中央军委主办的《军政杂志》上发表了7篇调研文章,受到了毛泽东的赞许。此后,方强遵照毛主席的叮嘱,多次给他写信,对党和军队的建设提出建议。毛泽东也在百忙中给方强回信,并约方强交谈,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具体指导。

   回想起这些,方强百感交集、感慨万分。他深情地说,永世不忘毛泽东主席的恩情和亲切教诲。(施昌学 本报记者 卜金宝)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