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准备打仗的思想

   早在1949年6月,毛泽东就告诫说:"我们决不可因为胜利,而放松对于帝国主义分子及其走狗们的疯狂的报复阴谋的警惕性,谁要是放松这一项警惕性,谁就将在政治上解除武装,而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要准备应付突然事变。六十年代,毛泽东强调:"要准备打仗。无论那一年,我们要准备打仗。人家就问了:他不来怎么办呢?不管他来不来,我们应该准备。"周恩来根据列宁的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论断,对阶级社会加强战备的长期必要性作了深刻阐述。1965年8月14日,周恩来在接见南京军区党委扩大会议全体同志时指出,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战争危险就存在,我们就要设想,战争到一定时期要爆发,即使缓和下来,还有可能再爆发,因此,我们要有备战的思想和行动。备战是长期的,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思想,要经常研究战备,并且付之行动,使之实施,不能光是空想。1966年1月16日,周恩来在全军政工会议上又说,世界上只要有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就要有备战思想,有阶级斗争存在,就要有武装斗争的思想,所以在整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战备思想是我们的战略思想,不是一个一时的政策,不是一年两年的政策,也许我们终生都要具备这个思想。

   战争准备的基点应放在哪里?毛泽东战备思想的一贯原则是,放在最坏的基点上,也就是说,要从最困难的情况着想,从最坏的估计出发。战争年代是这样,和平建设时期也是这样。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多次指出,世界上的事情还是要搞一个保险系数,如果不想到那个极点,你就睡不着觉。"从最坏的可能性着想,总不吃亏。"后来,他又进一步明确指出:"我们应当以有可能挨打为出发点来部署我们的工作"。

   战争准备工作是同对战争形势的预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以后者为根据的。强调从最坏的估计出发做好战争准备,要求对战争形势的预测要相对准确。否则,把形势看得过于严重,从最坏的估计出发,势必导致工作重心的转移,打乱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影响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党中央、毛泽东等在一系列有关指示中,对于战备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方面的关系也作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这些关系主要包括:

   精神准备与物质准备的关系。毛泽东指出,为有效对付帝国主义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都要进行。根据对战争形势紧迫的时候,强调要从各方面特别是物质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当认为战争形势不太严峻的时候,主要强调要有备战思想,物质方面主要是加快经济建设,从根本上做好准备。在多数情况下,毛泽东强调的是精神准备,就是要牢固树立常备不懈的战备观念。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手榴弹,到处可以造,各省都可以造。什么步枪、轻武器,每省都可以造。这是物质上的准备。而主要是,是要有精神上的准备。精神上的准备,就是要有准备打仗的精神。不仅是我们中央委员会,要使全体人民中间的大多数有这个精神准备。把精神准备与物质准备统一起来,其中特别强调精神准备,这符合相对和平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组织日常社会活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的。但是强调精神准备,不能搞成每时每刻都要想到打仗,做每一件事都要从战争方面考虑。否则,必然干扰正常工作的开展,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战争潜力准备与现实力量准备的关系。强调要首先抓好潜力准备,也主是要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打好实力基础,并注意提高由战争潜力到现实军事实力的转换能力。毛泽东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等重要思想,都是着眼于为国家积蓄潜力而提出来的。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彭德怀对现实准备与潜力准备作了比较全面具体的阐述:首先,必须认真解决常备军队和后备人员的结合问题,要积蓄雄厚的预备役军官和士兵作为后备,储备一定数量的武器和物质作为战争初期的需要。其次,必须解决国民经济平时和战时的结合问题。"战争整个进程中所需要的大量装备和物质,必须依靠国民经济从平时生产迅速转入战时生产来解决,必须依靠平时民用生产部门储备必要的军事生产设备和技术力量来解决。只有平时在国民经济计划中进行充分的准备,战争未来之前就能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进行经济建设,缩小军事生产的比重,战争一旦爆发就能迅速发挥最大的战时生产能力,以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援全国军队作战,保证战争的胜利。"1965年5月31日,徐向前在有关战备工作的指示中明确强调:战备、准备打仗,主要是靠国家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你没有武器,没有钢铁不行,没有饭吃也不行。再就是人力。人力,就是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民兵、干部、指挥机关。这些东西都搞好了,仗就能打好;搞不好,仗就可能打不好。我们准备好了,敌人可能就不敢来。总之,这些工作搞得越充分越好。

   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积聚战争潜力,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共中央曾反复强调,要充分利用战争可能暂时打不起来的有利时机,加快国家经济建设,打好基础。60年代后,由于判断战争可能提前到来,甚至认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因此把注意力的重心放到了现实力量的准备上,给国家的长远建设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军事系统准备与其它方面准备的关系。强调战争准备是一项涉及全局的工作,不光军事系统,其他各方面都要做。这样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无疑是正确的,也符合现代战争的客观要求。但从实践上看,在处理二者的关系方面,既有经验也有教训。1961年,中央军委根据对未来战争的认识,提出我们不仅对于敌人的原子弹、导弹、化学、细菌武器的突然袭击要有充分的估计,同时也要考虑到敌人在我纵深地区实行战略空降的可能性。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战略部署、后方设施、作战准备和国防工业建设等方面充分注意这个问题,同时也要在国民经济建设方面充分注意这个问题。各项基本建设不要过于集中,重工业建设要注意"山、散"原则,重要城市和重要工业基地要有必要的防空设备等。毛泽东认为,战争历来都需要攻防两手,筑城、挖山洞都是防。

转自《解放军报》网络版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