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喜爱书法

  毛泽东一生热爱书法艺术,有一手造诣很深的毛笔字,留下许多珍贵的题词、题字和用毛笔书写的文稿。他在战争年代有许多喜爱书法和习练毛笔字的生动有趣的事。

  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率部来到江西永新县,贺子珍的父亲和贺子珍知他喜欢收法,愿用毛笔起草文件、书写文稿,便经常帮助购买笔墨稿纸。毛泽东还喜欢用铅笔,在江西福建作调查和记录时大都用铅笔,起草文件、书写材料亦然。他对毛笔和墨砚纸"文房四宝"特别爱护和珍惜,每次用完毛笔都洗好,将笔插入笔幅。他有时开玩笑地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堂四大家族。"    贺子珍也酷爱书法艺术,喜欢写毛笔字,并且写得一手清秀俏美的字。对毛泽东的字体她也十分喜欢。他知道主席爱好书法艺术,她与主席在江西结婚时,没有赠送别的纪念品,而是用了几天时间亲手特制了一只多用挎包,送给了毛泽东,这个挎包是用江西农村整幅蓝土布缝制的,设计奇特而适用,专有装"文房四宝"的大小多层口袋。主席看了非常高兴,赞赏地说:"好,我的家宝--'文房四宝'可以装放携带了。"    这个挎包毛泽东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扎营住宿,公务员、警卫员的首要任务是将主席笔墨砚纸"文房四宝"摆好,随时可以工作、看书学习。他吃完饭或未吃饭就经常提笔批阅文件,书写文章。在井冈山、中央苏区或转战赣南时,尽管战争环境恶劣,斗争艰苦困难,工作异常繁忙,但只要有空,主席就抓紧时间练习书法。他说:"练习书法是很好的休息,是积极的消遣娱乐,也是养神健脑的健身之法。"    有时贺子珍也陪着写,并品评和切磋书法技艺。书法艺术成了他们美满婚姻的媒介,是他们爱情生活和革命斗争中的一种追求和享受,是崇高的精神寄托,是战争间隙的一种难得的休息。主席写字是下了功夫的,他说:"字要写好,就得起得早;字要写得美,必须勤磨炼。刻苦自励,穷而后工,才能得心应手。学字要有帖,帖中要发挥。"主席主张习字要有体,但不一定完全受一种体的限制,要兼学并蓄,广采博取,有自己的创新,有自己的风格特点,要能适用,雅俗共赏,才能引人入胜。    所以,主席学习书法不仅局限在书帖上,他学习研究的范围很广,他走到哪里都研究学习。红军时期他率部队转战各地,走到贵州省遵义县北的娄山关时,见一石碑,上刻"娄山关"三个红漆大字,便问陈昌奉等同志:"娄山关"刻碑干什么?许多同志回答不出来,他便给大家解释:"关乃要塞重地也,是出入的通道,常以碑柱碑石为界,区分和标志地名。"之后,他向大家介绍了"娄山关"三个大字的特点和价值。他赞扬"娄山关"三个大字写得苍劲象峻峰那样挺拔屹立,运笔如飞。工匠石刻也非常精美,匠心独运,维妙维肖。他还反复揣摩,不断用手在笔划上临摹运笔学字,时时感叹:"可惜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和修建于何代?"    在广东与江西交界处的梅岭关上有个石碑,碑上刻有很好的碑文书法,在这里主席也向随行工作人员提问:"此处为何有碑所立?"接着指出此地是分界要地,是古代战场,因而立有石刻刻有碑文。行军作战到武夷关有个庙,庙内有不少碑文,主席也在那里观赏研究。他说:"中国庙宇古色古香,也是书法胜地,许多古庙都有造诣很高、价值很大的书法艺术,许多字真是妙笔生花、栩栩欲生,堪称书法艺术之宝库,我们应该很好研究和学习。"    跟在主席身边工作的同志都深深体会到,主席非常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注意练习书法,学会写好字。他对大家要求严格,很关心大家的学习和习字。不少在主席身边工作的同志,调到前线或外地工作之后给主席写信,主席看到谁学习有长进,字写得好了,便很高兴。常常给大家讲,谁谁文化提高了,字也写得好了,他总以夸奖的口气鼓励大家练好字,学好文化。1955年主席用毛笔给他的警卫员翟作军复信说:"给我的信收到,很高兴。希望你好好学习……"翟作军看到主席信中书法,感叹地说:"主席还在练字,字比抗战时写得更好了。"于是他也模仿学习主席的字练习着书法。    战争年代艰苦楞难,主席用的"文房四宝",大部分是买的,他要求工作人员要节省,有时也以缴获的战利品补充。在陕北打直罗镇,部队缴获了几支毛笔、一支好钢笔和一只手表,领导同志看主席需要便都送给了主席。主席只留下了几支毛笔,钢笔和手表都送给了需要的同志。

转自《解放军报》网络版

返回目录